“條件太好了!”在遼寧省,建“勞模技術創新工作室”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,可參觀沈陽鐵路局蘇家屯車輛段“王吉源創新工作室”依然讓人發出驚嘆。勞模工作室、分析研討室、勞模講堂、實訓室4個室總面積有600多平方米,僅基建投資就達200余萬元。分析工作室有4臺電腦、4臺打印機,技術類圖書1000多冊;勞模講堂有多媒體電化教育設施,老師可以用這套設施講課、可以播放錄像;用廢棄廠房改造的實訓室有搖臂鉆、數控切割機、鉗工案子等多套實訓設備。蘇家屯車輛段設備車間黨支部書記鄧濤說:“除了實訓室設備,其他配套設施都是局工會給買的。”
建“勞模技術創新工作室”前,蘇家屯車輛段工會主席帶隊到省內外8家單位參觀學習,取眾家之長,因此,雖然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建的不算早,但起點高,如此水平的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在遼寧省也是屈指可數。
蘇家屯車輛段是2006年8個車輛段和兩家工廠整合成立的,主要負責貨車設備檢修。由于設備多陳舊落后,改造工作量特別大。王吉源是遼寧省“十大職工創新能手”、遼寧省五一獎章和“火車頭獎章”獲得者、總工程師、設備車間主任。這個車間過去也搞設備改造、技術革新什么的,可有了“王吉源創新工作室”如虎添翼。“王吉源創新工作室”成員、設備車間副主任李兵說:“軟件、硬件都比以前強了,技術改造、技術革新更系統化、更規范化了。”“王吉源創新工作室”成員、機械鉗工李明輝說:“過去搞革新時多是自己想,創新工作室現在有8個人,都是技術尖子、能工巧匠,有什么革新點子大家一起研究,成功率、效率都比以前高。”
在分析研究室掛著一張表,是“2015年度技術創新規劃”,規劃中有7個項目,王吉源說:“現在已經完成了3項,因為有了‘技術創新工作室’,更激發了職工搞技術革新的熱情,計劃外的還完成了12項。”
今年以來,王吉源創新團隊先后研制改造了制動軟管噴號機、制動閥配件煮洗烘干機和貨車段修車體整形裝備。貨車段修車體整形裝備需要具有牽引車輛功能,這就要求設備不僅具備較強的鋼度,而且還要保證足夠的輪壓和較大的牽引功率,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調車機作業頻繁和調梁配合。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,王吉源帶領技術骨干冒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,吃住在段里,雙休日不回家,把調梁機做成三維立體效果圖反復進行模擬試驗,經過上百次試驗和連續20多天的奮戰,終于攻下了這個技術難關。9月1日,“貨車調梁機”進行試驗,獲得成功,為車輛段創造直接效益367萬元。因為改造后的“貨車調梁機”提高了工作效率,可節省12名操作工人,一年還間接創造效益150萬元。
“王吉源創新工作室”還是傳播技術的工作室。他們除搞師帶徒外,還堅持在勞模講堂授課,講的都是職工特別需要掌握的解決技術問題的專業知識,非常受歡迎。今年已經講了12課,每次聽眾40人。
4月25日,沈陽鐵路局在蘇家屯車輛段召開現場會,推廣“王吉源創新工作室”的經驗。此舉標志著沈陽鐵路局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正式啟動,目標是在全局建立100個勞模創新工作室。沈陽鐵路局專門出臺了《關于開展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》,從工作目標、工作標準、工作程序、組織管理、工作要求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,根據全國總工會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要求,把勞模創新工作室建成服務大局的新載體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新舉措、發揮勞模先進性的新平臺、發揮主力軍作用的新途徑。